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天敌 >> 三文鱼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昔日高贵
三文鱼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鱼类,还含有丰富的DHA,是世界上最有益健康的鱼,而且口感细腻,肉质有赏心悦目的观感,深得各国人们的喜爱。可近日北京突发新冠疫情,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重灾区,其中在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致使大量商家的三文鱼纷纷下架。
但据专家表示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受体的可能性非常小,鱼是没有肺的,可新冠肺炎的感染端往往是哺乳动物的肺和上下呼吸道,而且目前尚没有病例证明是吃三文鱼导致的。但捕捞、运输、储存等过程是否会被感染,尚在排查中。在没有准确结论前,还是建议大家吃三文鱼时一定经过高温杀毒,不要生吃了。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发现此次病毒属于欧洲系;目前我国三文鱼主要是从挪威进口的,大家自然将“挪威三文鱼”视为不祥之物。为了增加大家对三文鱼的了解,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日常所见的“三文鱼”有着怎么的故事。
其实“三文鱼”这名字是个外来语,salmon的音译,最初因从香港港口进入,被音译后叫开的,其实在中国他们的名字是“鲑鱼”。而在北欧的挪威、冰岛生长的大西洋鲑,是经典的老牌三文鱼;在北美的加拿大、阿拉斯加生长的太平洋鲑,属于三文鱼“新宠”。
三文鱼刺身制作我国也有鲑鱼,像主产于黑龙江的大马哈鱼,还有虹鳟鱼,为何不能和国外的三文鱼媲美呢?原来,鲑鱼是淡水鱼,野生鱼的体内含有寄生虫,无法直接生吃;而北欧的大西洋鲑率先实现了人工养殖,政府对养殖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不再含寄生虫,才可以做成生鱼片(三文鱼刺身)。随后北美的太平洋鲑也陆续实现了人工养殖,也以三文鱼刺身的身份亮相。也就是说,他们是因为可制作成刺身,而使得“三文鱼”的身份变得高贵,而那些野生鲑的地位要卑微得多。
精明的商人看到商机,国内也开始人工养殖鲑鱼,也用人们所熟知的“三文鱼”之名来相称。更有聪明过头的商人,为了牟取暴利,把淡水养殖、成本较低的虹鳟鱼称为“三文鱼”来代替大西洋鲑;在这次北京新冠疫情,三文鱼不幸躺枪,这些商人为了利益不受损,反而舔着脸出来“澄清”,它们的是虹鳟鱼而不是“三文鱼”。
对于野生鲑鱼,为了繁衍后代可谓悲壮。鲑鱼是在淡水中出生,然后游到海洋里长大的鱼类。它们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再次返回淡水水域,繁殖下一代。鲑鱼能够根据气味找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会游上千公里去寻找产卵的地方,这个行进过程是逆流而上,就像我们上台阶一样,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鲑鱼寻找合适的繁殖地点,它们会竭尽全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抵达目的地。它们练就了极强的跳跃能力,可以毫不费力地跳起3.5米高的障碍物。
逆流而上的鲑鱼鲑鱼在迁徙的过程中会发生形状和颜色的变化,雄鲑鱼的嘴巴会变成钩状。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鲑鱼不吃任何食物,而且往往会身受重伤,有的不幸地成为北极熊的美餐,而有幸到达产卵地的,它们不顾休息开始成双成对挖坑产卵授精,产卵授精任务完毕后,三文鱼基本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结,存活下来的几率很少。
日常我们所见的不同种类的鲑鱼,模样怎么区别呢?
挪威三文鱼是正统的,外形呈梭形,鱼鳍有黑边,最容易辨认的是其侧线上的黑色斑点。其肉质鲜嫩紧实,肉色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具有嫩滑的活力弹性。
阿拉斯加三文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其卵呈红色。鲑鱼肉质紧密鲜美,油脂丰富,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我国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也属于太平洋鲑。
国产虹鳟鱼,体色鲜艳,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
三文鱼均因新冠病毒而跌下神坛,现正翘首以待病毒的最终检测结论,期盼不久能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