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习性 >> 新发地疫情源头待解,冷链物流是元凶吗中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疫情缘起何处,目前仍是未解的谜。
不过,冷链从第一天起就被视作“涉嫌者”,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流调结果显示,新发地批发市场水产大厅、牛羊肉大厅的环境样本中较多地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已确诊新冠肺炎的人员中,水产销售人员发病最多,也最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尚未完成对新发地相关疫情的最终调查,不能认定新冠病毒经由冷链物流进入新发地市场。但专家也同时指出,为保鲜而创造的低温环境,有可能给新冠病毒的存活创造了可乘之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物联冷链委”)的最新数据,年,全国对冷链的总需求量达万吨。这个养活了余万物流人员、也让老百姓从餐桌上得到更多幸福感的产业,究竟是不是此次疫情的元凶,还潜藏着怎样的风险,疫情之后又会如何生变?
一块案板掀起的讨论
在平静了56天后,6月11日,北京突然报告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52岁的患者唐先生清晰地回忆了自己过去近10天内的行动轨迹,尤其是关于新发地的采买经历,帮助流调人员迅速锁定了新发地——这个亚洲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可能与患者被感染有较强的相关性。
6月12日一早新发地市场牛羊肉交易大厅、海鲜大厅暂停营业,流调人员开始密集进入新发地批发市场进行采样。
当天晚间一则报道说,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告诉媒体,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6月13日凌晨3时,北京市丰台区相关部门宣布,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而民众中关于吃三文鱼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讨论也炸开了锅。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对媒体分析说,在新发地的案例中,冷链传播或进入市场的人造成传播,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管轶说,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不是新鲜事。他甚至指出,这种可能性最大。此前已经不乏这样的例子:欧美很多屠宰场暴发了新冠疫情,美国“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60%船员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管轶认为,几个月不靠岸的航母也出现感染,冷链可能在其中扮演了传播者角色。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的观点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包括海鲜在内的所有食物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物传播新冠肺炎的案例。”她提到,“如果新冠病毒污染了食物或食物的外包装之后,在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的表面不能繁殖,常温下存活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在低温下,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较长,因此目前还不排除低温冷藏食品、食品包装材料作为病毒载体,造成新冠病毒污染环境并引起传播的可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研究人员日常采集带有病毒的生物样本也通过低温保存,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批发市场中很多海产品是冷冻储存的,这样的环境下,病毒更容易存活,传染人的几率比较大。
至于存活时间的上限是多少,目前还没有定论。李兰娟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般情况下,病毒在冷链上能较长存活。人类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处于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零下20℃以下可以长期存活达20年左右。
李兰娟说,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的病毒,从出现到现在才8个月,对它的认识及耐低温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兰洪杰多年来致力于对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她认为新发地此次暴发疫情有两种主要的可能性: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进入新发地,或经由被感染的人,特别是轻微症状或无症状感染者带到了新发地。但是想得到最终的准确结论,还需要更多的样本搜集和调查。
使用人工的环节都可能被污染
据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介绍,我国冷链物流是在年奥运会时才有了质的飞跃,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首个冷链规划则带动冷链理念开始普及。近年来,冷链行业的全国性的仓库、配送网络布局也逐渐形成。
秦玉鸣说,年以来,全民冷链需求爆发。中物联冷链委人士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时提到,近年来,冷链物流需求量成飞跃式发展状态。年较年相比,冷链总需求量增长了%。
食品冷链是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无论是进口食品还是国内产地食品,都不能不跟冷链打交道。兰洪杰说这个行业发展得“比GDP增速都快”。不管是挪威的三文鱼,还是海南的热带水果,都要靠冷链运到全国各地。
她举例说明冷链的作用:“每天北京需要2.5吨蔬菜,每天吨猪肉,吨大米,吨的面和吨鸡蛋,这些食物有80%来自其他省市,都需要温控。北京有11个屠宰场,原来这个数字是14个。”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也完全可能吃了冷链运来的食物。
一盘三文鱼刺身从产地到餐桌上,要经过“产地预冷-产地批发市场/冷库集结-集散中心-销售地的批发市场-零售门店(前置仓)-生鲜自提点/自提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几个主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步骤,”兰洪杰介绍,“一般在固定的点位上不易出现漏洞,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时如果使用的是人工,可能会被污染。”
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的各机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监管、标准等配套设施还远远不够完善。
一位长年在新发地进货的水果商说,很多大批发市场抽检农产品并不严格,多数使用简单的仪器查一查农药重金属残留。商户找冷链物流时,也习惯哪家便宜找哪家,“那些运货员健康证都不保证每个人都有”。
还有一种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冷链断链”,也就是并没有全程按照规定的温度来运输和保存。水产品、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等食品都是冷链的主要对象。它们需要的温度各不相同。比如速冻食品、冰淇淋、冷冻的肉和水产品需要低于-18℃,酸奶、巴氏消毒奶、部分水果蔬菜和药品等大致在0℃至10℃的温度区间即可。
在大型农贸市场里,装卸搬运的过程中离全自动化还很远。很多菜市场没有足够的叉车、托盘,最后还是由相对便宜的人工完成最后一步。
兰洪杰考察过几十家与冷链相关的物流企业,还有批发、零售环节上的超市、农贸市场,得出结论:严格的食品全生命周期全程冷链非常难实现。
而这个问题,近年来几乎每一篇谈及冷链物流发展不成熟之处的文章里,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指出。比如去年,一款网红雪糕在零售终端运输时没有做好冷链保护化冻了,就曾经发生过产品细菌抽检不合格。
中物联冷链委在《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中指出,冷链物流行业有五个主要问题。其中讲到,部分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失衡,大部分农产品产地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一线城市冷库供不应求,三线城市却有过量的苗头。
不了解冷链的人会好奇,只是把食品塞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冰箱”里,除了电费和“大冰箱”还有什么投入。
事实上,冷链并不是用泡沫箱加上冰袋把货物从产地运到市场的简单过程。比如冷库里先要按照流程完成一道“冷加工”,冷藏和冷冻物品要分开,最后再放进冷库的“大冰箱”冷却间和冻结间里。冷藏车里也有制冷机组、隔热保温的车厢。产品有零担、有整车运输,零担类似于货物要“拼车”,怎么不让产品间互相污染,如何尽快让“拼车”的“乘客们”凑齐整,也是一个考验。走到消费者面前时,之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冰袋加泡沫箱,是因为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能解决,所以选择了传统的办法。
冷链物流怎样才能摆脱“嫌疑”
据报道,在新发地市场检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和目前公开的欧洲病毒基因序列较为相似。这一发现让冷链物流携国外污染的货品进入菜市场的猜测被推向更高热度。目前进口食品已是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据美国食品协会预测,中国进口食品消费量年均增速将维持在15%以上,年,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食品进口国。
境外食品进入国内,第一道防线就是海关。中物联冷链委介绍,中国海关具有完备的严格安全防控,共有“三道关”保障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包括对华出口食品国家和地区“准入关”、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关”、输华食品进出口商“备案关”。
这道关卡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也在运作着。据海关总署,自6月17日起,中国海关暂停德国1家猪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业的产品输华,是因为德国官方主管部门向海关总署通报,这家猪肉屠宰企业确认发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由于美国泰森公司近日发生了员工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自6月21日起,海关总署也暂停了该公司的禽肉屠宰产品输入中国。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介绍,今年2月以来,部分海关对部分商品已经开始进行抽样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目前,全国海关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生鲜冷链产品均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
但是,冷链物流不仅是海关检查之后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仅是进口食品的事情。
兰洪杰提到,这次新发地暴发疫情,提示我们应该制定好批发市场的物流改造升级的计划,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必须通过批发市场这一关严控食品安全。
她提到,应该做好物流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冷库改造。尤其应提高信息化水平,用大数据保证食品全流程可追溯。还有就是要将关于冷链、食品安全的各类国家标准、地方性标准等坚决贯彻执行下去。
“目前标准制订得很快,行业发展很快,但是执行的并不到位。”兰洪杰说。
中物联冷链委建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存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涉及技术面广,管理部门多,各方协调难度大,导致在制定过程中出现交叉重复矛盾、发布后推广实施效果不明显,缺乏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等问题。不同的行业标准在操作环节上缺乏兼容性与衔接性。
研究人员介绍,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标准化方面与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以日本为例,相关冷链的研究持续完善,例如对于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而且很多冷链物流相关的技术标准都是在企业的主导下制定的。
疫情面前,危中有机。中物联冷链委提出了12条推动冷链物流产业成长的建议。其中提到,要借此机会强化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推动集约化管理,减少人与货物的接触。要提升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用科技推动行业完成全程可追溯、可视化的工作,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
多位专家在多个场合强调,归根结底,污染了的环境想要致人患病,还是因为接触污染物的身体部位触碰了口鼻,在执行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上出了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人们不应该谈冷链色变。
当记者问起,此次新发地相关疫情背后,是不是意味着冷链会变成病毒传播隐忧时,深知冷链物流行业现状的兰洪杰说:“疫情期间我还是会选择电商,因为现在不敢去批发市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