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习性 >> 心肝宝贝奖门人吃肉也有禁忌这3种肉,宁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度,不管是日常还是节假日都少不了吃吃喝喝,而肉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如果吃肉不恰当,就容易引发健康问题。怎么吃才更健康呢?这其实和我们正确选食材和吃对部位有很大关系~
各种肉的“秘密”
1盖章猪肉的区别
大家对市场上猪肉上的印章应该不陌生,它其实是检疫环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流程。猪肉是否具备相关合格资质,包括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猪肉胴体上是否有红色、紫色或蓝色的不同形状的印章。这些形状、颜色均不相同的盖章,就是检疫证明。
通常章的颜色分为红色、蓝色、紫色三种,蓝色的是动物检疫站加盖的滚动检疫印章,而红色是定点屠宰企业加盖的等级章,紫色的印章是由定点屠宰企业加盖的肉品品质检验章。
除了颜色,不同形状也有不同意思。盖圆形的猪肉代表通过检疫,比较常见,属于可食用猪肉,可以放心购买。椭圆形的是工艺油章,是用来提炼工业用油,不可食用。盖长方形章的猪肉只能炼制食用油后出售。
2部位不同颜色不一致的鸡肉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鸡胸肉是白色的,而鸡腿肉颜色发红,口感上还有一定的差异?肌肉生理学家认为,鸡腿部的肌肉在鸡长时间行走时得到了锻炼,这种肌肉能合成被视为细胞的能量“货币”——三磷酸腺苷(ATP),为了持续运动,需要线粒体生产大量的ATP。
线粒体可以利用脂肪合成ATP,因此红肉中的脂肪含量更高。这个过程还需要将氧气从血液中输送到肌细胞的线粒体中的肌红蛋白,这些肌红蛋白的大量存在使肌肉呈现暗红色。
白肉主要存在于鸡胸肉中,这部分肌肉通常提供飞行所需的爆发力。支持这种运动的是另一种不同的ATP合成方式,对氧气和线粒体的依赖程度较低。不需要太多富含铁的肌红蛋白来输送氧气,所以颜色更浅。同时,白肉中不需要也不具备大量的线粒体来通过脂肪合成ATP,因此它的脂肪含量较低。
3鱼头补脑?
大家都说“以形补形”,觉得鱼头补脑,是因其含有DHA。但其实有些鱼头部的汞含量可能更高,不宜多吃,如:金枪鱼、旗鱼等。三文鱼、沙丁鱼、黄花鱼、秋刀鱼等鱼肉中也含有不少DHA。和鱼头相比较,鱼肉分量更多,所以总体上营养价值更高,因此不用为了补脑专门吃大量鱼头。
4虾头重金属超标
小龙虾由于适应性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存活,虾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和饲料,而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肝脏、鳃等内脏团中,所以确实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但是只要是正规饲养的,含量并不会超标。
为什么有些虾头是黑色的?另外一原因是虾头是内脏的聚集地,如心、肝、肠胃等,因此也是排泄废物聚积之所。研究发现,腹部肌肉及足肌肉较为安全,再上虾头本身清洗也比较难,所以不吃也罢。
六个吃肉禁忌
① 别吃病死猪肉。家庭烹饪难以杀灭病死猪肉所带致病的细菌。
② 别吃烧煮过度的肉。在~℃下,肉类食物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含有致癌成分的芳族胺基。
③ 忌食用高温油炸的咸猪肉。含硝的咸肉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吡咯烷。
④ 不要吃肉疙瘩。肉疙瘩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⑤ 切忌解冻后又冷冻。反复冻融的话,细菌的繁殖将变得更加疯狂。
⑥ 不宜用热水浸洗。用热水洗猪肉会影响猪肉的味道。
这些部位的肉,不建议你吃
1未经处理的鸡屁股
鸡可谓浑身是宝,鸡脖、鸡翅、鸡腿等都是个顶个的美食,但提到鸡屁股,很多人纷纷表示鸡屁股不能吃。不过说真的,鸡屁股还真不是能随便吃的。
鸡屁股的后上方有两种腺体——腔上囊和尾脂腺,腔上囊是鸡的主要免疫器官,囊壁上是数以万计的淋巴。这里还有专门吃病毒、细菌、致癌物质的巨噬细胞。后者是鸡身上唯一的脂肪性腺体,这一部位容易引发腺体的阻塞或者鸡的炎症等。
正规渠道购买的鸡,鸡屁股的尾脂腺和腔上囊会被摘除,可以正常食用。但如果是自己在家杀鸡,鸡屁股部分还是丢弃比较好。
2未去网状物的猪脖子肉
猪脖肉也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在选猪脖子肉有时会看到肉中有圆圆的疙瘩,呈灰色、黄色或暗红色,跟黄豆颗粒大小相似,这种大多是淋巴结或未摘除的淋巴腺体。
猪的脖子上是淋巴结相对集中的位置,淋巴的主要功能就是代谢体内的一些毒素和垃圾,减少有害物质进入血液中。淋巴中可能含有一些来不及分解的病原体、细胞残骸、代谢废物等异物。如果要吃,一定要清洗去除脖肉的网状物。同样,在吃鸡脖子、鸭脖子时也要注意。
3鱼胆有毒,不能吃
民间相传“吃鱼胆可以明目”,但实际上多数鱼胆含胆酸、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其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如市面所售的鲤鱼、鲫鱼、草鱼等的鱼胆,不论生食、熟食、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
若不小心摄入过多,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脏器的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自己处理鱼类时,一定要小心摘除鱼胆,最好完整取出整颗,不要有破损。
正确吃肉,掌握三点
1少吃红肉,常吃白肉
红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过量食用会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红肉摄入量最好控制在50g以内。
白肉包括鸡、鸭、鱼等,脂肪相对而言含量少、蛋白质含量更高,且更利于消化吸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肉,有助于控制血脂,保护心脑血管。
提示:红肉、白肉都要吃,因为红肉中的铁元素是白肉比不了的。
2最好不吃加工肉、腌制肉
加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可能会产生微量致癌物亚硝胺,增加癌症风险;而且一些加工肉制品中的防腐剂、增色剂等,会加大肝脏、肾脏负担。
喜欢吃的群体要控制在20g以内,为减少盐量可以先过一遍开水,再和蔬菜搭配。
而像腊肉、咸鸡等用盐过量,营养会流失,重盐也会加重或导致血压升高、波动。而且其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会间接增加患癌的风险。
建议成年人每次食用腊味不超过克,一周不超过3次。
3注意烹饪方式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以上会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富含脂肪的食物在接近℃时会产生大量苯并芘;含淀粉、糖和蛋白质的食物在-℃之间会产生较多丙烯酰胺,这些产物都有可能致癌。
《食品科学杂志》一项实验表明,猪肉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含量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在炖煮分钟时,饱和脂肪酸下降最多。
尽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更推荐炖肉。另外炖肉鲜嫩柔软,更适合老人。炖肉时小火慢炖,可以减少饱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