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生活环境 >> 白鲟明明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为什么这么容易
站在长江流域食物链顶端的白鲟,为什么这么脆弱?
食物链低端的小鱼小虾都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它反而会灭绝?
纵观全世界所有的鲟鱼,都有着类似的结局:
现存1目2科7属27种,起源于1.74到2.01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它们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硬骨鱼(骨骼几乎完全是软骨,硬骨鱼中独一无二的),形态特征和2亿年前的祖先差异不大。
所有物种均已列入CITES保护物种名录。
IUCN濒危物种名录收录19种,2种濒危等级,多达17种极危等级。
鲟鱼濒危是全球全人类的事情,并非仅仅中国一家。
鲟鱼的灭绝,不得不先从它们的习性说起。
鲟鱼主要分成海河洄游和溯河洄游两种类型(白鲟属于后者),它们无一例外,都会到江河的上游产卵。就像三文鱼(鲑鱼)一样,在鲟鱼未被保护之前,被人类大量捕捉取卵,制成鱼子酱。
这是造成鲟鱼濒危的一大重要原因。
例如,美国在19世纪垄断了全球90%的鱼子酱贸易,一度让美洲白鲟濒临灭绝。
你可能会问,三文鱼也洄游也被人类取卵,为什么没有被灭绝?
我们可以从鲟鱼与三文鱼的两点区别,来看鲟鱼容易濒危的原因:
成年时间:
三文鱼最多数年便会成年,而鲟鱼是一种长寿鱼类,平均寿命为50~60岁,15~20岁左右才会首次产卵,寿命最长的甚至超过年。
相比起三文鱼,白鲟孵化后还存在很高的夭折率。
再加上如此缓慢的成长周期,还会加大鲟鱼的夭折率。尤其是以前过渡捕捞,大鱼小鱼一起捞,鲟鱼一次能逃脱,连续20年,如何逃脱?
如果一年被捕到的概率是5%,那么20年间被捕到的概率高达64.15%.
如果一年被捕到的概率是10%,那么20年间被捕到的概率高达87.84%.
在人类的滥捞下,绝大多数的鲟鱼都将难以到达成年。
再加上洄游习性,即便江河某一流域没有滥捕,但另有流域私捕滥捕,也可能让它们难逃厄运。
个体大小:
鲟鱼是淡水大型鱼类,而三文鱼属于中体型鱼类,再加上两种鱼类的游泳、跳跃能力不同,它们的巡回能力的差异是很大的。
人类修建的水电站等各种水利建筑,更是阻挡了鲟鱼的洄游,加大了繁殖难度。
中国长江流域是主要的水电站区域,虽然这些水电站都专门给鲟鱼提供了洄游通道。但各类人造建筑和天然水域相比,对鲟鱼必然是莫大的挑战。而且即便有鲟鱼通过了,可能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形成群体习性来适应这些变化。
除此之外,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而人类工厂排放污水对河流的污染,也是对鲟鱼濒危的一种原因之一。
最后再来看看长江白鲟的情况:
年代,长江白鲟年捕获量25吨,白鲟通常为2-3米,-千克。平均每年捕获量超过尾。
年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但在~3误捕尾。
年预估不足尾。
3年之后再也没在野外见到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的灭绝,前期过度捕捞、误捕,是最根本的原因。
加上随着中国的大发展,长江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最终造成长江白鲟的灭绝。
鲟鱼的“脆弱”,看起来是它自身不适应人类的发展。
本质上它却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标尺。
就像大熊猫是旗舰种一样,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长江白鲟,同样也是旗舰种。
它们对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具有高需求,保护它们,通常也等同于保护整个长江流域。
就像野生大熊猫被保护起来,它们所栖息环境中的成千上万的珍稀动物同样能被保护起来。保护长江白鲟,也等同于保护整个长江生态系统。而且它的具体生境情况,也可以让我们对整个长江生态系统,进行一个比较好的评估和掌握。
然而遗憾的是,长江白鲟没有大熊猫那样的结局。
如果长江流域的旗舰种逐渐消失,人们对长江水域的保护,也将越来越失去目标和准绳。当旗舰种还在的时候,都很难做到保护,更不用说旗舰种不在的时候。
希望十年禁渔期能让长江流域其它的旗舰种,例如江豚等大型水生动物能够繁衍壮大。
不要等到我们成了一个孤独的物种,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