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柯桥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冯娣
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过年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不少已放假回家,开始帮家里操办年货。说起年货,重头戏与吃息息相关,不论是主食、蔬果、生鲜,还是小食、零食,样样不能少。
那么,过年吃什么?如果时间倒退回去50年,这不算是问题,有什么就吃什么,你最想吃的也未必吃得上;如果时间退回去20年,这也不算是问题,钱包鼓起来了的老百姓,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想吃什么吃什么。可到了如今,过年吃什么,还真是个问题,得费点心思琢磨琢磨。
老底子,菜是菜味肉是肉味
旧时穷人家,盼望着逢年过节有肉吃。如今的主妇,思考更多的,是餐桌上的花式和营养,殊途同归,享受的都是食物带来的快乐和仪式感。
“记得小时候的年夜饭只有十个菜,也就猪肉、鸡肉和鱼肉三个菜当家。”身为“60后”,今年57岁的老于回忆道,“十碗头”是过年才有的待遇,而且年夜饭三个大菜之中的鱼,是只能上桌不能动筷的,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并要留着春节期间招待客人。
在许多“50后”“60后”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年味总是很浓,飘满了一整个腊月。进入腊月,父母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和用具,步行到集镇陆续买回来的炒花生、炒瓜子、水果糖,自家大灶里炒的黄豆,不管是用来招待客人,还是自己吃都很受欢迎。等到过年那几天,抓一把小食放进新衣服的兜里,满心欢喜与充实,如果能吃上个苹果、桔子,那更是加倍的幸福了。毕竟,“老底子”很少有反季蔬果供应,想吃什么,就要等到那个季节来临。也正因为有了期盼,吃起来会格外美味。用最通俗的话讲:菜是菜味,肉是肉味。
而这样的零食,小辈们已经不屑一顾了。毋宁说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了,光从数量和精细程度来比较,如今和过去也是无法相比的。“十碗头”已是家常便饭,端上年夜饭的饭桌,顶多算个配角。“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问孩子们想吃什么,都说不吃,要减肥。”老于感叹,日子越过越好,嘴巴也越来越“富”,以前吃的东西大多是纯天然,靠老天赏饭吃,年景好时菜就多,遇上天灾就少些。如今,科学的进步和现代物流的发达,打破了我们期待的前提,四季都有差不多的食物,食欲在平时便得到了极大满足,对于过年便少了期待,记忆里的年味便更难得了。
年之味,在创新和怀旧之间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年夜饭啊,其实每年都差不多,但是妈妈做得很用心,有些菜做起来很麻烦,老火慢炖的鸭汤要炖一天,过年,其实吃的就是家人的心意。”刚刚参加工作的“95后”小黄,今年主动请缨,帮妈妈策划了年夜饭的菜单。“有些小时候爱吃的菜,年复一年地吃下来,早已没了太多期待。”小黄的话,妈妈也很赞同,要把年夜饭做出新意来,两代人达成了共识。
所谓新意,其实就是在食材和做法上做些变化。老食材,那就用点新做法;老做法,那就换上新食材试试。当然,新鲜感不仅可以从菜式上来,也可以从细节中来,比如一个精致的盘子或者漂亮的摆盘,甚至像公司开年会一样,定个主题和风格,也会让年夜饭“有点不一样”。
总体来说,鸡肉、猪肉、鱼肉,是大部分家庭过年餐桌上常见的主菜食材,即便“老底子”也是如此。“在我的建议下,今年我家不做白斩鸡,用烤箱做烤鸡。”小黄说,烤箱是常见的工具,省时省心,对食材也不挑剔,烤制的食物少了油腻感。而且做法也简单,只需要提前一天把食材腌制放进冰箱,开餐前1-2小时放进烤箱就行。
至于食材的创新,其实就是尝试吃一些平常不常吃的食物。“南北菜,换着吃。”小黄说,鱼米之乡虽然食材丰富,但海鲜一类平时吃得并不多,海鲜便也成了今年家里年夜饭的一个亮点。“太复杂的海鲜难处理,不过,像墨鱼仔、大虾等就容易处理,口感也好。”除此之外,小黄还打算网购新鲜的三文鱼,做一点刺身拼盘,请父母尝试不一样的味道。
年味儿,从未曾走远
随着消费升级,从老底子到当下,春节期间的吃食花样翻新,从有的吃就好,到一定要吃好的,再到更愿意为营养均衡、丰富多样和加工便捷的食材买单,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来看,比如,外国进口生鲜备受青睐,突尼斯软籽石榴、智利车厘子等小而美产品异军突起,即食海参、冻虾、三文鱼等方便快捷的生鲜速食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
其实,过年期间吃的变化,也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自然变化。但不管怎么变,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春节仍旧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如今,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曾经要过年才能实现的期盼,平时就能满足。“以前盼过年是盼着杀猪宰羊,穿新衣服,现在每天吃得像过年,穿得像过年,我们更在乎的是有这样一段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采访“80后”的小学老师薛秀时,她说,如今的年味,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人心的丰盛。在她看来,年味,都藏在家里。“什么是年味,一家人团圆,热热闹闹的,就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