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天敌 >> 生食三文鱼标准发布,你所理解的三文鱼
提到三文鱼,最先联想到的可能是这几个词:日本料理、挪威三文鱼、逆流而上……
但也一直都有个疑问,三文鱼到底是一种鱼?还是一类鱼?究竟啥样的三文鱼才是最正宗的?
最近,关于三文鱼的具体分类,又新发布了一个新说法,叫《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按照这标准,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也就是说,其实咱们平时张口闭口说的三文鱼并不单指一种鱼。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三文鱼其实是一个鲑科鱼类的大家族,家族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兄弟姐妹,他们有着相同的习性,也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
三文鱼家族既然这样,咱们就先来看看在最初,三文鱼这个听起来就很文艺青年的名字到底是咋来的。
1
故事开始依然是longlongago,在北大西洋,有渔民发现了一种洄游鱼。
简单来说,这类鱼的特点就是,它们在长大成熟后都会洄游到出生的地方去产卵,因为在洄游时是逆流而行,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salmo”,这个词是拉丁语“上升”的意思。
这里要特别表达一下对这种洄游鱼的敬畏。
它们四年一轮回的一生真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从出生开始顺流而下,一年的湖泊生活之后便会游向大海。
大海的危险你懂得,经过4年的死里逃生,最后成长到大概6斤左右的成熟洄游鱼就要开始回家的旅程。
面对湍急的流水,它们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有些因体力耗尽永远停在了半路,有的直接会成为食物链上层的口中之食。
在最初雌鱼产下的每个鱼卵中,4年后,能够历经波折洄游到出生地的,大约也就只有2条。
好了,再说回来,慢慢的经过演化,“salmon”变成了“salmonsalar”,也就是大西洋鲑。
后来到了18世纪初,又有人在太平洋沿岸发现了和大西洋鲑生活习性差不过的洄游鱼类。
然后他们就给大西洋鲑起了个更直接的名字,叫“Atlanticsalmon”,而生活在太平洋的则叫做“Pacificsalmon”。
可能你你也想到了,这类洄游鱼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Salmon”。
慢慢的,Salmon的受欢程度几乎开始成指数上升,捕捞数量也越来越多,野生的逐渐减少。
到年代,挪威人开始忙了起来,他们弄起了人工养殖大西洋鲑的试验。
再后来,大西洋鲑终于来到了香港这边,既然来了就得入乡随俗啊,于是“Salmon”这个词按粤语的说法被翻译成了现在我们现在熟知的“三文鱼”。
注意,此时的三文鱼还仅仅是指大西洋鱼。而同期间,在东北那边河流里捕捞上来的太平洋鲑还只是被翻译为“鲑鱼”或者“大马哈鱼”。
只不过,后来商家为了抢市场,所以他们就把明明是太平洋鲑的也叫做“三文鱼”,也想蹭点大西洋鲑的热度。
所以,后来所谓的“三文鱼”就变得种类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来沾沾这“网红”名字的光环。
这情况也是大西洋鲑商家没想到的,最后他们也没办法,又给来了个升级,在名字前面都加上了“挪威”两个字,给自己贴了个大大的正宗标签。
2
再来说说日本料理中的三文鱼。
其实日本人最开始都是习惯吃熟的三文鱼,很少有人像现在这样生着吃。
所以他们对三文鱼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再说,当时日本自产的金枪鱼足够多,也不用再引进什么三文鱼。
但挪威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在对外销售推广的时候,第一个就瞄准了当时的海鱼消费国日本。
年那会儿,挪威竟然还还对制定了个“日本计划”,专门带团队去日本考察,就是要打通对日本这个国家的三文鱼出口量。
年,挪威议会代表团前往日本后来,随着日本捕鱼产业的变化和人口的剧增,他们对三文鱼的需求有了略微改观,开始少量进口三文鱼。
再往后就一发不可收,直到年,日本对挪威三文鱼的进口量足足增加了%。
对挪威这么些年的推广,广告公司Creuna的当时的CEOArneHjeltnes还曾说过:让日本人将三文鱼放在一块大米上可能是挪威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甚至可能是比挪威奶酪切片机更好的发明。
这么看下来,三文鱼果然是个有故事的鱼同学,不仅身世励志的很,而且历史还这么悠长,有点意思了。
所以,以后再吃三文鱼,你会不会也想起有关它的故事呢?
(想了解更多关于食物的那些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