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繁衍 >> 堂食回归,青岛人想吃的竟是这一口
在青岛在青岛,几乎没有人不爱吃锅贴。青岛人吃锅贴,通常会搭配粥和小菜一起吃。焦黄酥脆、油香四溢的锅贴底,托起剔透软糯的外皮,再包裹着饱满多汁的内馅,吃进嘴里,满口鲜。它作为青岛非遗美食之一,是外人眼里不起眼的低调小吃,却悄悄地遍布青岛大街小巷。就在上周青岛限流恢复堂食之后,好客君也在后台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留言,大家纷纷直呼就馋这一口了:正值清明假期,吃货们也开始外出觅食,青岛锅贴也是解馋必选。为了满足大家对青岛锅贴的思念,今天好客君就来跟大家仔细聊聊锅贴的那些事儿~*温馨提示:目前疫情防控仍需警惕,进入人流密集场所,请严格遵守“四必”防控措施(即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扫、大数据行程码必出示),堂食时务必按照“圆桌隔位坐、大厅隔桌坐、单排同向坐”的原则用餐,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顾客同向相坐,大堂内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内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得多于5人。共筑防疫安全防线。PART1关于锅贴的金黄往事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锅贴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饺子,但凉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还得把冷掉的饺子丢掉。直至某日撞见御厨正用热油煎炸没煮完的剩饺子,食欲顿起,连吃几只后,一边啧啧称奇一边为它取名为“锅贴”。
在青岛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中国北方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演变成了今天的锅贴。当然,传说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但锅贴发源自中原腹地的说法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南京吃货锅贴自诞生起便凭着好口味以中原为核心向南北两端不断扩张着独属于它的风味版图。到东北变成更粗犷豪迈的锅烙,到上海、南京等地则变得更加娇俏喜人,并与生煎小笼包一起搅动南方的早餐风云。
青岛市李沧区文化和旅游局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青岛,锅贴汲取了海边特有的鲜灵,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另外的模样。始创于20世纪中叶的青岛锅贴,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金黄酥脆,除了灌汤锅贴外,两头应是敞开式的,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更青岛而后以十乐坊、沧口锅贴铺为代表的青岛锅贴不断创新,依靠青岛丰富的地方特色,以其独特的配方陆续开发研制出多种特色品种。这其中有高雅的鱼翅、刺参、鲍鱼为主料的“三珍锅贴”,还有适合大众口味的“三鲜锅贴”,此外,还推出了“集京鲁川粤之精华、纳鲜香娇嫩之特点”的青岛锅贴宴,深受青岛人的喜爱。
更青岛如今的青岛锅贴亦在不断推陈出新,一些老字号在保留自己招牌的同时,具有创意的新式锅贴也层出不穷,不断满足着青岛人逐渐挑剔的口味。关于青岛锅贴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接下来,到了解锁青岛锅贴美味密码的时候了~PART2青岛哪里的锅贴最好吃
在青岛关于“青岛最好吃的锅贴在哪里”这个命题,好像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毕竟青岛好吃的锅贴店太多了,劈柴院、沧口锅贴铺、十乐坊……真的很讲谁能排第一。不过只要你看这家店门头老旧、装修复古,关键是即使不到饭时也总有人排队,那么你可以放心去。//十乐坊//曾经的青岛锅贴第一品牌
在青岛对于如今众多年轻人来说,“十乐坊”这个牌子或许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对于老青岛而言,这个牌子已不仅仅是小吃,更是带着满满的历史和回忆。在那个时代的青岛,位于博山路上的“十乐坊”是与青岛大包、春和楼蒸饺齐名的特色小吃,提起锅贴,那就是当年的岛城第一品牌。
在青岛它的牛肉锅贴、三鲜锅贴最为美味与知名,加上店铺地处青岛最繁华的大鲍岛,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是名气颇响。许多达官贵人、店铺老板、演艺与文化名人,常来“十乐坊”叫餐,顾客络绎不绝。后来经迁址重建,如今的十乐坊从博山路迁到了宁化路,新店里除了成名已久的三鲜锅贴、牛肉锅贴、扇贝锅贴,还添加了黄鱼、虾仁等时下流行的各式口味。
在青岛虽然选择更多了,但老青岛记忆最深的还是招牌三鲜锅贴。肉鲜味美,皮下焦上软,馅料白菜、海米、肉和木耳,荤素搭配,像一个肉丸一咬出汤,再搭配一碗小米粥解腻,用两个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舒坦”。十乐坊锅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