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文鱼,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挪威养殖的大西洋鲑。不得不承认,挪威的三文鱼确实是一个大产业,凭借这条鱼,挪威成功敲开了很多国家的大门,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在上世纪60年代,挪威就开始养殖大西洋鲑了,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三文鱼一哥”。▲挪威一家渔场的工作人员在评价三文鱼的外观指标年,挪威三文鱼的出口量达到了万吨,创下的外汇高达82.3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出口到了中国市场。面对挪威的“三文鱼大军”,国内的养殖企业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只能任由外商抢占市场。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水产专家也曾尝试在青岛、大连、烟台等开放水域养殖大西洋鲑,但是很无奈,这些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长期以来,国内一直都没有水产养殖企业在三文鱼领域深耕,这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水温。大西洋鲑属于典型的冷水鱼,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0~18℃,而我国近海夏季的水温普遍较高,鲑鱼在这样的高温水域中根本无法顺利生长。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幼鱼然而,黄海冷水团的发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国内很多水产专家都对这股冷水团寄予厚望,这很有可能是养出“国产三文鱼”的最大“筹码”。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黄海冷水团。早在年,日本的海洋学者就对黄海的冷水现象进行过调查。到了上世纪30-40年代,我国学者进一步明确指出,这股冷水团在夏季出现于黄海洼地的底部,其成因是冬季形成的本地水团,水源量极其可观。▲黄海冷水团的位置(上图中红线标出的区域)现在研究人员已经探明,黄海冷水团所覆盖的海域面积多达13万平方公里,拥有亿立方的水体。在炎热的夏季,冷水团的水温能一直稳定在4.6~9.3℃,而且离海面的距离只有20~30米。如果利用这片冷水团进行三文鱼的养殖,就可以极大地节约养殖成本,甚至创造出千亿元级别的新兴产业。不得不说,亿立方水体确实是一个极其可观的资源。即便是利用1%的空间,也就是将其中的50亿立方水体用于养殖(按照每10立方水养一尾鱼来计算),那么也可以养出5亿尾三文鱼。每尾三文鱼的体重按4公斤计算,总产量就是20亿公斤(即万吨)。而在~年,我国进口的三文鱼也只不过6万多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充分利用黄海冷水团,国产三文鱼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况且,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国产三文鱼”也更加安全、有保障,比挪威的三文鱼更让人放心。在黄海养殖三文鱼的设想最早是在年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和试验,这种观点在技术上被证明是可行的。作为万众瞩目的“国民项目”,与之配套的养殖装备也堪称“国之重器”——比如已经下水的“深蓝1号”、“深蓝2号”巨型网箱。“深蓝1号”养殖网箱周长米,箱体高35米,总质量超过吨,能够容纳的养殖水体有5万个立方。按照这一设计标准,“深蓝1号”预计每年可以养殖吨左右的三文鱼。“深蓝1号”另外,“深蓝2号”也于年春季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而且养殖容量更大,足足有17万个立方。如果养殖过程顺利,那么每年的三文鱼产量预计能达到吨左右,养一批鱼创造的产值就有3亿元。“深海养鱼”在国内是一片完全空白的领域,水流、盐度、台风等不可控因素随时都会使养殖过程陷入困局。“深蓝1号”在养殖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就是网箱因为海水腐蚀而破开了一个洞口,最终大部分三文鱼都逃逸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惨重。总之,在中国尝试深海养殖并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慢慢摸索,迈出第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深蓝1号”和“深蓝2号”都是我国经略海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与挪威三文鱼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筹码。有了这两样“国之重器”,拿下“国产三文鱼”只是时间问题。养殖网箱中的三文鱼有人可能会问了,在深海养殖三文鱼,难道就不会污染水质吗?不可否认,任何养殖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染,在深海养鱼也不例外。但对于黄海冷水团而言,投放饲料所产生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养殖区域距离日照海岸线有海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残饵可以及时地交换出去,对周边海域的浮游植物来说还是绝佳的营养来源。再退一步说,即便完全开发冷水团(按照千亿元级别的养殖规模来计算),深海养鱼产生的尾水也远远低于海域的自净能力,因此并不会对黄海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比起黄海的生态环境,更值得关心的是国内外的三文鱼生产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挪威海产局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三文鱼进口量还不到10万吨,但年之前,中国的三文鱼消费量应该能提升到24万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有实力的海外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三文鱼产业了——和黄海的深水养殖不同,海外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陆地上的工厂化养殖场。三文鱼的陆基工厂化养殖场挪威的美威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30%,实力相当雄厚。在年,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开拓美国和中国市场。就连挪威的首相在此之前也曾表示:“我们要把更多的三文鱼卖到中国去”。近年来,中国的三文鱼消费速度越来越快,这让挪威的三文鱼生产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不仅是挪威,智利的Agrosuper(智利最大的食品生产公司)也盯上了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如今,两大巨头都在中国加紧布局相关产业,“国产三文鱼”很可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这种观点并非耸人听闻。年,挪威的美威集团牵头在宁波象山投资开发了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三文鱼养殖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一直持续到年,三文鱼年产量预计可达吨。之所以选在宁波象山,主要是因为这里位于中国最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距离杭州、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很近,在6个小时内就能保证将三文鱼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物流运输根本不是问题。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经济城市另外,和进口的三文鱼相比,宁波象山的“陆基三文鱼”不会被征收关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这一点也是海外企业进驻中国的重要原因。总之,“国产三文鱼”和两大海产巨头之间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按照我国深远海渔业的发展规划来看,到年我国黄海冷水团的渔业产值预计能达到亿元,可以说是后劲十足,竞争的底气还是有的。相信随着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国产三文鱼”一定能不负众望,老百姓终有一天能吃到“自家”生产的三文鱼!对于“国产三文鱼”,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