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文鱼 >> 三文鱼的天敌 >> 今日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习俗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01行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充满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广府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有“扫墓”之意。按照传统习俗,人们扫墓时会放上供品、上香祷祝,为过世亲人的墓地铲除杂草。
02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郊野嬉戏,放飞心情,此时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荡秋千、放风筝,都是清明时节的民间习俗。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期盼疾病灾难随着风筝一同远去。
03食俗传统祭品四大件
现在的祭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老广们的传统祭品一般是这四大件:烤乳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特别是烤乳猪,是清明“行清”的必备物品。
“清明荞菜”不可少
广府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吃艾
清明自古以来就蕴含着“寒食”文化。虽然寒食节日渐远去,但精华仍保留在各地民间的清明食俗上,广州人就有吃艾糍的习惯。清明期间,是艾叶一年中最为鲜嫩的季节,这几天的广州,随处可见这些软韧甜香的艾糍,甚至一些市民的扫墓祭祖清单里,也有艾糍的身影。
清明养生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
01少吃“发物”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时节最旺。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还可造成各种疾病。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羊肉等,应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等食物。
02忌久坐卧清明是“春瘟”流行时节,但人们不可闭门不出,更不能坐卧过久。中医表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清时节气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应要常到外户或河边散步,以呼吸新鲜气息,并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
03防寒保暖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来源:广州荔湾发布